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留學韓國 » 正文

      中文在韓國大熱

      發布時間:2010-11-20     來源:互聯網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與中文相關的專業正在引發“第三浪潮”。以去年下半年席卷開來的從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為契機,世界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在上升,韓國國內大學的中國相關專業的變身也隨之開始。把一直以來積累下來的文學、語言、區域學整合起來,發動了“國際化發動機”,是第三次“中國熱潮”。

        這樣的“中國熱”是世界趨勢。在上海的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學習MBA課程的杜邦。A.尼克松(26歲)說:“中國對于任何國家來說都是沒有選擇的必修科目。”他的大爺爺是1972年打開“竹幕”的美國第37任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就讀的學校在今年英國《金融時報》(FT)的MBA評估中排名第8.

        中文系的過去和現在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開始之前,韓國的與中國相關的專業不過才11個,當時是以中國詩歌和古典小說為中心的中文學教育。1992年韓中建交以后,出現了以語言和區域學為中心的與中國相關專業開設的熱潮,這是第二次熱潮。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取得了爆發性的經濟增長。

        如果說韓國的中國學專業是從語言學開始的話,西方大學的中國研究是植根于傳教士奠定的“漢學(中國學)”基礎。美國哈佛大學在“東亞語言和文化”專業中教授中國語言學。韓國的大學信息公開網站上,關于中國語、文學系列羅列出了65個名稱的學科和專業。從觀光中國語系、中國語系到中文系、韓中信息文化系等網羅了出現中國字樣的所有專業名稱。現在共有119個學校開設了134個相關專業,很久以前就超過了全國大學英文專業數目。

        有評價說,與數量的增長相比,質量方面要走的路還很遠,即百貨商店式的教育課程弱化了學生的競爭力。韓國第一代中文學在學問方面具有競爭力,中國經過共產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破壞、輕視傳統的時候,韓國的中文學持續的繼承發展了下來。但是,隨著“韓文專用論”成為大趨勢,漢字教育弱化。相反,中國國內的國學熱重新升溫,韓國的中文學競爭力下降。

        中文系的變化

        就業市場的變化有象征性。隨著人民幣地位的上升,進軍中國的韓國企業的競爭力弱化,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變窄。去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的韓國企業大批量撤走,失去了工作的駐華職員有的跳槽到了中國企業。中文系在讀的學生和希望報考的學生需要考慮以后與中國學生競爭進入中國企業工作。在韓國無法找到就業機會的中文系畢業生把目光轉向了中國企業。

        慶熙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尹宇燮展望說:“中國企業大規模進軍韓國的時候,與中國相關的專業會迎來復興。” 尹教授敦促制定關懷政策,促使中文系畢業生到目前正在全羅南道務安組建的韓中國際產業園區尋找出路。當然,前提是應該與雙龍汽車時候不同,中國企業要表現出比較負責任的姿態。同時,拋棄不仔細了解中國、小看中國的“鄰居癥候群”也是個課題。

        還應該警惕對中文系的幻想。仁荷大學中國語中國學系主任教授閔正基(41歲)說:“追隨流行盲目地入學,畢業后卻有苦難言,這樣的優等生為數不少”,他囑咐說“要分析與中國相關專業人氣的表象和實際”。延世大學中文系主任金鉉哲(46歲)指出:“韓國的與中國相關專業處于飽和狀態”,“與外在的多樣性相比,現在是著力培養內涵扎實的學問繼承人的時候”。
       

      仁荷大學是在韓國初任總統李承晚先生的提議下,以夏威夷韓籍同胞和國內富貴人的捐款及國庫補助金為設立基金,為了培養打造韓國工業技術基礎所需人才的國民意愿,于1954年成立的一所私立大學。


      Tag: 中文 韓國大熱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