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文字
世宗國王認為對以后朝鮮王朝的發展,甚至對其后代都會極大的影響,所以他決定一定要為自己的國家創造一種簡單易學的語言。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為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 便于日用矣”
訓民正音中的母音則是按照天地人的原理來創造的
天? 天圓
地? 地平
人? 人直
韓語不同,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從語法角度,國語階稱的區分相當明晰,在詞匯使用方面,也分為尊敬語和一般用語,所以,我認為對于將韓國語作為一門外語來學習的學生來講,只要能夠掌握好語言,就可以同韓國人很順暢地交流。誠然,語言的正確使用很重要,但在交際中如何使用語言從而產生最佳表達效果則更為重要。比如:將“不這樣做不行。”改為“這樣做試試吧。”或者“這樣做不更好嗎?”。這樣表達,話者體察到了聽者的感受,會產生更好的效果,是具備良好禮儀的表現。所以,對于語言內部構造的講授固然重要,同時對于如何使用語言從而達到最佳表達效果的教授及語文外的豐富內容也不可忽視。
如果從表面看,韓國語專業的學生較其它專業學生謙恭有禮。但是,部分韓國語專業學生所理解的韓國禮節往往僅局限于見到長輩時以敬語有禮貌地進行問候,這以外的許多部分,學生們未能理解或回避了,從而使教育的效果不太明顯。也就是說,他們沒能認識到這一點:韓國人每天洗頭發、洗澡、換衣服、化妝是一種對他人的誠意、禮節是一種表現自我價值的方式,而是將其認為是不必要的奢侈行為,從而回避了這一點。另外,也應注意表情管理,放低說話聲音,往常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而學生們并沒有在這些方面進行有意識的努力。所以畢業生在應聘面試時,雖然對注意事項加以了注意,但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固于其身的,還是造成了很多失誤,這些事情雖然極其簡單細小,但究其根源,是學生們不僅沒有了解韓國式的生活習慣,而且對其價值觀念也沒有很好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