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韓語的朋友,很多人把目標定在能說一口流利的韓國語上,甚至說得和韓國人一樣,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把大量精力集中在基本發音上。很多初學者會進入這個迷宮,糾纏于各種發音問題而不能自拔,實際上這是完全沒必要的。當我們在學習一個全新語言的時候,盡量忘記自己的母語是很重要的。或者說不能用中文的思路去理解韓語的發音和語法。有的發音也許中文里沒有,但很多人依然用中文發音去理解,結果就發現很多發音分不清,甚至覺得教材或資料里的發音是錯誤的。我們不贊成用拼音標注韓國語,因為十有八九都是錯誤的。
其次,我們判斷發音正確與否的標準是什么呢?你覺得一個資料讀得好、讀得對,但這不表示其他資料就是錯誤。而且,在你學韓語的時間不足一年的時候就不要妄自下結論。我偶爾會遇到這樣的朋友,他們(她們)聯系我并試圖教我讀一些單詞甚至糾正我的發音,最后他們(她們)會告訴我自己學了一周或一個月韓語。雖然我不是韓國人,但我不會把“孩子,傻瓜”這樣的單詞也讀錯。同樣的道理,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韓語老師會讀錯這些單詞,韓語老師跟英語老師不同,傳統英語教學的英語老師搞不好真的教了一輩子連外國人都沒見過,但是韓語老師的話,誰沒有幾年翻譯的經歷呢,哪個韓語老師沒見過韓國人呢?所教的也都是翻譯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所有大家在網上見到的資料可以說99。99%都是準確的(不排除有一些排版錯誤)。也不要總以為老師發的音和自己之前聽過的不一樣,有些其實確實是不一樣的,但不代表你就正確了,老師是錯誤的,因為你是站在了局部看問題,老師是從整體來看問題,這跟盲人摸象的道理是一樣的,盲人每一個人摸得都是正確的,但卻得不出一個正確的結果,這就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糸,這個高中政治有學過的,不用教了吧。產生這樣的問題的人就是因為太拘泥于發音,總是在尋找一個真正標準的發音并排斥其他。這樣做是毫無道理的。而且,即便有這樣的標準發音,你也未必能學會。有的人則會走得更偏,會把一個音分解并拿出其中的一部分來取代整體。這樣的做法是以偏概全,聽到“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