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六方會談前夕,由Korea Society和Asia Society共同舉辦的以“北韓的未來”為主題的討論會于當地時間22日在美國紐約舉行。
美國韓半島問題專家于當天就解決北韓核問題的前景披露了“謹慎的樂觀主義觀點(cautious optimism)”。也有人主張稱,為解決北韓核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徹底的共同合作和耐心。
▽引人注目的“中國作用論”=多次訪問平壤,與北韓之間的協商經驗豐富的前任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首席副助理國務卿李維亞(Evans Revere)稱:“對中國的變化感到驚訝。”
他分析說:“北韓重返六方會談的重要理由是北韓的友好條約簽署國——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兩次贊成對北制裁決議等國際社會的壓力比任何時候都很大。”
接著李維亞提出了解決北韓核問題的5個關鍵詞,即外交(diplomacy)、靈活性(flexibility)、聯合(solidarity)、履行承諾(commitment)、忍耐(patience)。
▽美國認為“ABC政策”難以奏效=北韓問題專家——紐約大學教授唐納德-扎戈里亞主張稱,布什總統上任后,全班顛覆克林頓政府政策的所謂“ABC(Anything But Clinton)政策”存在很多問題。
他稱:“雖然北韓核問題惡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北韓,但布什政府表現出對對北政策過于強硬態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前任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在為探索北核問題的解決方案而舉行的非正式聚會上對需要在改變對北政策的意見表示同感。”
另外,扎戈里亞還表示:“北韓為了長期維持其體制,應該停止能引起自身孤立的政策,而共同參與國際社會的現實。”
▽“如果北韓真正的意圖就是擁有核武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杰拉爾德-柯蒂斯(Gerald Curtis)擔憂道:“雖然目前還不能肯定北韓核試驗的真實意圖,但如果其最終目標超越協商,而擁有核武器,情況就會變得很復雜。”
他稱:“北韓的核武裝對東亞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需要所有當事國都加以阻止。如果北韓的最終目標是擁有核武器,僅靠美國是解決不了的,必須有中國的協助。”
另外,還是日本問題專家的他稱:“曾在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下臺前與其見過面,他稱‘就職時,沒有將北韓之間的關系變為正常化,這是最遺憾的一點’。”并預測說:“安倍晉三是以關注被北韓綁架的日本人問題而成為首相的,因此在對北關系上,在解決被綁架問題之前,只能堅守強硬政策。”
▽“美國也對對北派遣特使進行討論”=社會科學研究院東北亞合作安保計劃局長希格稱:“有時候在處理外交問題時是需要名分。”并提議稱:“這也是最近部分共和黨人士提出的方案,但布什也要對向平壤派遣高級對北特使的問題進行討論。”
希格還批評稱:“華盛頓和北韓的狂信主義讓北韓核問題變得如此錯綜復雜。”希格主張道:“美國為解決北韓核問題,以政治孤立和經濟制裁來向北韓進行威脅,然而造成了促進北韓實施核開發的后果,北韓則為保全體制安全而發射導彈和實施核試驗,但最終沒能讓美國改變態度,反而帶來了讓最重要的友邦——中國在安理會贊成對北制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