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天還保持綠色的樹讓人感到陌生和別扭。秋天的樹只有做好迎接冬天的準備時最自然。楓葉美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人的年齡增長就像秋天把山打扮得五顏六色的樹一樣,是自然和美麗的現(xiàn)象。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小說家。但他還是多部文學(xué)作品的作者,如,《如何與人相處》、《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感謝今天》等。為如何經(jīng)營人生提供了箴言。年近八旬的他在度過37歲生日時,早早下了這樣的決心,“我也步入了人生的后半期。從現(xiàn)在開始寫老了要注意的書。”所以,這本書有個副標題《戒老錄》。他在40歲時寫的這本書的序文中寫道,不希望超過60歲的老年人讀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是寫給像自己一樣開始認識到歲月的無情的30歲和40歲年齡層的人。但他說:“人生沒有永遠都正確的真理。”意思是說,這本書并不是適用于任何人,誰都可以提出反對意見。
下面舉幾個例子。“不要認為家人之間就可以什么話都說”、“比年輕時對自己更嚴格”、“不會認為自己普遍對”、“錢是萬能的想法非常淺薄”、“超過平均壽命,就不再留戀公職”、“在離開這個世界時盡量少帶走”、“把適當(dāng)?shù)倪\動當(dāng)作每天必不可缺少的活動”、“老年最難得的事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解”。其中沒有一句話不對。因為是常聽的話,甚至感到枯燥。“不要隨意評價他人的生活方式,要學(xué)會認可”、“要積極糾正錯誤的想法和庸俗的言行”、“不要把自己是老人當(dāng)作失敗的借口。”對這些話甚至感到有些惱火。當(dāng)讀到“人老了比起早睡早起,要養(yǎng)成晚睡晚起的習(xí)慣”時,不由自主地拍案叫絕。作者就等待讀者這樣的反應(yīng)。既認同,又反感,甚至有些生氣……作者希望讀者能創(chuàng)作自己的《戒老錄》。我只想增加一點。那就是“老了也不要逃避愛情”。
在七旬之前寫的這本書的第三篇序文中,作者說:“人還是保持真我的好。”換言之,人到死為止不完美的人最自然。所以,更要讀這本《戒老錄》。即使為了確認自己是多么不完美的存在,并享受那種自然。時間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