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而優則演,是不少偶像歌手躍躍欲試的方向,但不是每一個轉型都能成功博得好評。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淪為票房毒藥,面子都丟大了。專題策劃/撰文 肖華

SJ強仁慘成票房毒藥
韓國天團“Super Junior”(SJ)雖然每次開唱都能吸引上萬粉絲捧場,但成員強仁首挑大梁的新片《貓的葬禮》,自1月15日上映以來,10天內的觀影人數僅有2633人次。
尤其1月23日當天,全韓國竟然只有4人進戲院觀看該片,簡直成為了大笑話。網友淡定分析:“導演手法不算嫻熟,劇情銜接不算圓潤,內容也不算豐滿,歐巴還是乖乖唱歌就好。”
《貓的葬禮》改編自同名網絡漫畫,講述一對分手戀人在一年后因為一起養的貓死了,為了給貓舉行葬禮,進行了兩天一夜的旅行。復雜微妙的感情在昔日時光和眼下的聚首中交錯展開。
強仁在片中扮演情感細膩、擅長彈吉他的獨立音樂人東勛,多少算是本色演出;而《學校2013》女星樸世英,則飾演在愛情面前大方坦白的漫畫家在希。多少有些搞笑的是,這片本是治愈系浪漫愛情片,面對這樣差的票房成績,恐怕兩位主演更需要治愈吧。
其實對SJ來說,大銀幕票房踢到鐵板,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07年,SJ出動了除圭賢以外的全體成員出演喜劇片《花美男連鎖恐怖事件》,當時就遭到觀眾冷遇。
該片制作成本達9億韓元(521萬元人民幣),對應的票房收支平衡點大概要在28萬多人次,但結果只吸引了10.26萬觀眾進場,對SJ所屬經紀公司SM娛樂來說,真是虧損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