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拉(資料圖)
中新網2月12日電 近日,因“圈錢門”數次聲淚俱下道歉的韓星張娜拉亮相北京電視臺首屆網絡春晚,張娜拉還父女攜手演出了關于李時珍的“穿越”小品《遭遇李醫圣》。
雖然“圈錢門”讓張娜拉幾乎斷送了中國演出市場,但在小品《遭遇李醫圣》中仍然大膽設置了影射“圈錢門”的橋段,張娜拉和父親一起用有些蹩腳的中文大秀韓式搞笑才能,講述了自己跨界中韓兩地的演藝之路的艱辛和委屈。
張娜拉在小品中說:“發生了不太好的事,使大家對我有誤解。”而她的父親也直言看到女兒被誤解,自己很“郁悶”。之后,小品借由李時珍之口表達了“知錯就改”的大度胸懷,
有觀眾在看完表演后表示:“我們有時也許真的需要一點理智和一點胸懷”。(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在韓國原本演藝事業平平、轉戰中國娛樂圈后卻名聲大振的韓國女星張娜拉,在其本國一檔談話節目中說了一句“我每次缺錢,都會去中國賺”的戲言后,引發了中國網友的口誅筆伐。 客觀而言,張娜拉很可能只是面對本國觀眾說了一句實話而已。而換個角度,張娜拉這番表白,多少也說明了今日中國的富庶和開放。
不過,有些事情就怕往深處想。張娜拉的一句心里話,點醒了很多中國人――“缺錢就來中國賺”,為何能輕松實現?這樣做的,只有一個張娜拉嗎?很顯然,從汽車業到酒店業,從快餐業、咨詢業到銀行業……試圖或已經成功在中國圈錢的“娜拉們”不勝枚舉。
張娜拉能在中國成功圈錢,有一個獨特原因。古今中外,凡人皆愛追星,而其中又以我國之公權、公款追星為盛,各地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晚會,讓大大小小的明星們供不應求。市場廣闊,有如肥肉,食之不盡。
而更多的“娜拉們”之所以能在中國輕松圈錢,還緣于某種“外國月亮更圓”的心理。在華爾街已聲名狼藉的投行,在我們這里仍被很多人奉若上賓;已成美國人眼中雞肋的“油老虎”悍馬車,我們卻甘之如飴如獲至寶……雖說今非昔比,中國已走上大國復興之路,但由于我們仍處于追趕者位置,再加上部分國人骨子里那種由來已久的不自信,從而讓一些“約翰娜拉”、“喬治娜拉”過于輕松地在中國找到了他們難以置信的廣闊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