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死的韓國明星
自殺的真相
這個秋天的韓國娛樂圈異常冰冷。
安在煥、崔真實、張彩苑、金智厚紛紛以自殺這種極端的方式,選擇結(jié)束了他們的演藝事業(yè),同時,也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一切并沒有結(jié)束,這股自殺風潮從韓國娛樂圈波及到了普通民眾,之后,崔真實的兩位女粉絲也效仿她自殺。
有人說,他們的自殺就像一次讓人震驚的連鎖反應,安在煥的自殺“像推倒了一枚多米諾骨牌”;甚至還有人預言,連鎖反應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果然, 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20日,同樣是在韓國首爾,一名30多歲的男子鄭某縱火行兇,并且向逃離火災現(xiàn)場的人們亂砍亂殺,導致多人死亡。被捕后,鄭某在解釋行兇原因時說:“因不想活在這個世上,所以犯了罪。”他告訴警方,自己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嘗試過自殺,而且經(jīng)常被頭痛癥折磨。壓力,病痛,抑郁癥。當這些字眼一次又一次被拿出來作為明星自殺原因的注解時,在目前全球性金融風暴的影響下,被人們足夠重視的經(jīng)濟危機已經(jīng)開始悄無聲息地轉(zhuǎn)化為了不可預知的精神危機,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他們,為什么“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帶著疑問,本報記者近日前往韓國展開了深入調(diào)查,而韓國藝人的自殺之謎,也在記者的面前逐漸展開。
本報記者專訪韓國娛樂圈資深人士、媒體人、見到崔真實生前同事反思然而,比真相更加殘酷的是———
所有人都認為她不可能自殺
每當有韓國藝人自殺的消息傳來,受到韓流侵襲多年的中國人,就會發(fā)出同樣的疑問:他們?yōu)槭裁匆詺ⅲ?
在首爾,記者走訪了韓國G1娛樂公司(MBC旗下)的CEO崔鎮(zhèn)韓(他曾在1997年簽約李英愛,一手將其捧紅),他向記者揭開了韓國娛樂圈種種不為外人所知的內(nèi)幕。正如《女性中央》雜志的編輯尹小姐所言:“崔真實自殺事件已經(jīng)超越了娛樂新聞的范疇。”
死因調(diào)查
藝人可憐
頂級韓星的憂郁癥
崔真實在離婚之后便患上了輕度的憂郁癥,緊跟著她自殺的金智厚在自殺前兩天才向媒體坦承自己曾在高中時代就因同性戀的初戀失敗而嘗試過自殺,就此患上嚴重的抑郁癥。就連一向陽光自信的萬人迷RAIN,也在近日向媒體爆料,說自己也患上憂郁癥,并準備積極治療。
崔鎮(zhèn)韓先生覺得這并不奇怪:“韓國的頂級明星都有憂郁癥。”
崔先生說:“如果是一位歌手,那么他會始終擔心自己人氣下滑,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負擔。至于演員,他們常常被人為隔離起來,會變得寂寞孤單。”崔先生分析說,一般明星上街的時候很容易被周圍的人發(fā)現(xiàn)并拍照,這些人不一定是真正的粉絲,只是認識他而已,明星的照片被拍照的人上傳到網(wǎng)絡(luò),網(wǎng)民會進行評價,不好的評論會使藝人感受到?jīng)_擊,因而把自己藏起來,不想暴露在公眾面前。“藝人藏在家里,每天都來往于工作場所和家里,不愿意也沒有機會上街。看到新聞報道上有負面報道,總是被隔離起來的明星會變得敏感,很受打擊”,崔先生強調(diào):“韓國社會不像美國,如果接受精神科的治療而被民眾和媒體知道了,會產(chǎn)生十分負面的影響,他們會認為這個藝人有問題。此外,頂級明星的個人空間很小,想做什么事都有人幫他安排,搞定,沒有自己的自由。”
壓力大、圈子窄,出現(xiàn)問題而諱疾忌醫(yī),所以,韓國頂級明星都患上憂郁癥便不足為奇了。
在G1娛樂公司,經(jīng)紀人十分重視明星的心理問題。他們的做法是:敞開心胸,經(jīng)紀人和明星常進行一對一談話。
在崔先生看來,崔真實的自殺是憂郁癥引發(fā)的偶然事件:“患了憂郁癥的人很敏感,愛走極端,容易沖動,發(fā)生偶然性的舉動。崔真實是一個很堅強的女人,但也會自殺,這讓我們得到教訓,一定要對自己旗下的藝人給予更多的關(guān)心,他們很多時候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陽光和堅強。”
民眾苛刻
絕不能犯錯的韓星
崔真實死前,有人在網(wǎng)絡(luò)上公開稱她為“韓國最歹毒的女人”。這個擁有燦爛笑容和純真眼神的國民演員,一生當中備受委屈,關(guān)于安在煥自殺是因為崔真實借高利貸的傳言并非她遭受的第一次流言攻擊,當年挖掘她的經(jīng)紀人和司機先后被殺,有傳聞?wù)f是因為崔真實不堪盤剝,買兇殺人。緊跟著崔真實選擇自殺的變性藝人張彩苑和同性戀藝人金智厚,也曾在生前因為公開了自己的特殊身份而飽受網(wǎng)絡(luò)惡言的攻擊。
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句中國古代的名言放在今天的韓國娛樂圈,十分貼切。韓國藝人必須具備一千個小心,一萬個謹慎,連說話稍有不慎都會招來致命的打擊,并且很難翻身。韓國人非常重視口碑和言論,藝人的臉蛋、發(fā)型、舉止、言論,都會引起人們極端苛刻的評論。如果明星一旦涉及到逃兵役、酒后駕車、參與賭博這樣的“丑聞”,形象將從此跌入谷底。
記者提起四年前曾拍攝慰安婦寫真的女藝人李升燕,出事之后她曾向全韓國的民眾下跪謝罪。崔先生說,中國明星不也遭遇這樣的結(jié)果嗎?記者告訴他,當年因為無知經(jīng)歷過軍旗裝事件的趙薇,如今仍然是中國最當紅的一線演員。崔先生說:“那也許是人們?nèi)菀淄洶伞?rdquo;但四年過去了李升燕仍然無法得到韓國人的諒解,即便她后來參與拍攝了大名鼎鼎的電影《空房間》,仍然被人大罵“滾回家去”。不容易忘記的韓國民眾,同樣沒有原諒目前在中國發(fā)展的韓國藝人劉承俊,當年他曾因為逃兵役而改變國籍,被自己的祖國驅(qū)逐出境,至今不能返回韓國。
對此,崔先生這樣分析韓國民眾的心理:“一般人覺得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明星可以幫他們完成,所以對他們有很高的期待,這是一種大眾心理。”在韓國,明星的人氣很不穩(wěn)定,如果做錯事,可能過一段時間,有新生勢力出現(xiàn),或者媒體的焦點轉(zhuǎn)移,就很難東山再起。不過一旦明星犯錯,經(jīng)紀公司都有應對藝人負面新聞的危機公關(guān)。
媒體冷漠
缺乏足夠的洞察力
在崔真實家人前往墓地祭奠的當天,只有一家名為《女性中央》的韓國媒體前往采訪。一位攝影記者躲在遠處偷拍,事實證明他最后根本沒有拍到任何東西。在崔家人離去的時候,他的同事尹小姐彬彬有禮地上前請求采訪。見慣了香港狗仔不顧一切把鏡頭貼著明星鼻尖的行為,這種彬彬有禮的詢問讓記者感到詫異。
尹小姐說:“如果是明星普通的自殺,韓國傳媒不會如此持久關(guān)注,因為崔真實的死和之前的安在煥有關(guān),而安在煥的死到現(xiàn)在警方都還沒有給公眾一個說法。整件事情已經(jīng)超出了娛樂新聞的范疇。”尹小姐透露,當時崔真實借高利貸給安在煥導致后者自殺的傳言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傳很廣,有一家專業(yè)分析股市的媒體,竟然在一篇證券分析的報道里提及了此事!難怪一位影迷在崔真實的墓前這樣對記者分析偶像的死因:“媒體報道!”
雖然韓國媒體也推出了不少紀念性的專題報道,但他們拒絕對明星自殺作出多角度和更加深入的討論。
對于崔真實的自殺,尹小姐說:“銀幕上的崔真實總是樂觀開朗,媒體也總是從這樣的角度來報道她,我們沒有抓住她憂郁的一面,盡管她經(jīng)歷了經(jīng)紀人被殺、家庭暴力和離婚的打擊,但她總是做得很好,我們看不到她的困擾,媒體在這方面缺乏足夠的洞察力。”直到崔真實死后,韓國媒體才重新開始討論她離婚后患上的憂郁癥。
韓國的娛樂事業(yè)很發(fā)達,但媒體卻不八卦,媒體和明星之間保持某種和諧。尹小姐說:“除非頂級明星,媒體才會關(guān)注緋聞和離婚這類新聞。”即便是像尹小姐和她同事這樣“溫柔偷拍”,在韓國媒體中也很少見,因為,韓國對藝人的人權(quán)管理有著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任何媒體都無權(quán)在經(jīng)過經(jīng)紀公司的許可前亂發(fā)新聞,媒體自己對于記者的假新聞也會進行嚴懲。尹小姐所言的“缺乏洞察力”,似乎是源于這種明星與媒體之間模糊而“和諧”的距離。媒體保持了理性,但卻似乎過于冷漠。
圈子微妙
同行友好但不親密
10月17日晚,曾拍攝崔真實生前最后一部電視劇作品《我人生最后的緋聞》(以下簡稱《緋聞》)的MBC電視臺在黃金時段推出了近1個小時的特別節(jié)目,由于和崔真實有著近20年的良好合作關(guān)系,MBC得以采訪到大量崔真實的合作伙伴和圈中好友。電視制作人李泰坤(音)先生不無遺憾地說:“我們原本準備在10月7日開會討論《緋聞》續(xù)集的劇本,沒有想到2號她就走了……”李先生表示:“她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強的人,即便在拍戲最累的時候,片場的人都累得趴下了,她還是會悄悄在大家的手里塞上三明治……所有人都認為她不可能自殺。”
韓國的娛樂市場很小,但明星卻多得可怕,走紅和過氣似乎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如何保持人氣,是每一個藝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競爭的激烈不言而喻。此外,韓國藝人間根據(jù)出道的先后自然形成尊卑排列,先出道的人被視為“前輩”,后輩對前輩必須畢恭畢敬,否則將會遭到圈內(nèi)人的不齒。在競爭和尊卑的雙重標準下,娛樂圈的友情就顯得十分微妙,純粹的友情十分罕見,所有人都保持相敬如賓的關(guān)系:友好,但不親密。
“其實我們大家都欠她的,我埋怨自己,為什么她當初一再約朋友和同事見面,我們都以這個忙那個忙的理由拒絕了她?”李先生的這番話,代表了娛樂圈人對于崔真實之死的反思。和崔真實合作拍攝《緋聞》的男主角鄭俊浩回憶說:“她曾打電話給我,對我說,為什么那些人(指用謠言攻擊崔真實的人)不放過我,難道真的要我死嗎?”在《緋聞》中擔任另一位重要角色的鄭雄仁說:“我們曾約好見面,但拍完戲后竟然一直沒有見面。”一切跡象表明,崔真實自殺前已陷入流言的困擾,但真正能陪在她身邊的人卻沒有幾個,因為人們認為陽光開朗的崔真實“很強,不可能選擇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