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留學韓國 » 正文

      韓國人飲食習慣與季節相反

      發布時間:2010-11-20     來源:互聯網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很多人喜歡吃韓國料理,烤肉、石鍋拌飯、泡菜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韓國食品。但是,韓國人還有一些特殊的飲食習慣是我們所不了解的。

        吃法讓人匪夷所思

        每年的隆冬時節,韓國最流行的食物不是烤肉,也不是各種熱湯,而是冷面。記者發現,冬季是韓國大大小小的冷面店生意最紅火的時候。

        韓國的冷面大多以蕎麥或馬鈴薯制成,分為水冷面和拌冷面兩種。前者吃的時候配以冰涼的肉湯、蔬菜、牛肉和煮雞蛋,后者則直接用辣椒醬拌著吃。之所以叫“冷面”而不是“涼面”,是因為它絕對夠“冷”。尤其是水冷面,即使在冬天,吃的時候也是帶著大冰塊上桌,看著都讓人打寒戰。

        相反,到了炎炎夏日,韓國人又一窩蜂地去喝參雞湯。所謂參雞湯,就是在仔雞的肚子里塞上糯米、人參、大棗、板栗等材料,燉制成湯。喝的時候還要盛在燒得滾燙的石鍋里,以保持湯的溫度。漢城有好幾家老字號的參雞湯店,每到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每家店門口都會排起拐幾道彎的長隊;可到了冬天,這里的客人卻寥寥無幾。

        韓國人自認很有道理

        為什么韓國人喜歡和季節反著吃呢?記者在和他們的接觸中了解到,他們認為,這才是順應氣候變化的飲食方法。很多韓國人認為:冬季天氣寒冷,如果進食過于燥熱的食物,使人體內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度相差過大,反而容易患感冒等疾病;同理,夏季貿然用冰冷的食物降低體溫求得一時的清涼快感,也不可取。

        韓國傳統醫學有“天人合一”的理論,也就是人體內的小環境要與自然界的大環境相協調,才能使人更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增加人體對外界不利影響的抵抗力。這也是他們喜歡冬天吃冷的食物、夏天吃熱的食物的原因之一。

        此外,韓國還有“以熱治熱”的說法,夏天喝參雞湯就是最好的例證。韓醫認為,夏季天氣炎熱,人體大量排汗會導致能量和營養排出,此時需要進補。而制作參雞湯所使用的是未經加工的新鮮人參,俗稱水參,能起到“涼補”的作用。同時,雞肉性涼,紅棗、板栗等輔料性質溫和,搭配在一起正好可以滿足夏季進補的需要。制作冷面的蕎麥和馬鈴薯,則是性質溫和的食品,符合冬季進補需要。現代醫學證明,蕎麥粉營養豐富,有降低血脂和膽固醇、軟化血管的作用。寒冷的冬天,韓國人喜歡和家人朋友圍坐桌前,吃烤肉等高脂肪食物。而冰冷的蕎麥面條和肉湯中添加的食醋,正好可以化解油膩、分解脂肪。

        不一定適合所有亞洲人

        韓國營養學家認為,這種和季節反著吃的飲食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和韓國自身的氣候環境有關。由于身處寒冷的環境中,韓國人耐寒能力很強,所以韓國菜也以冷菜為主。

        不過,專家提醒,這種吃法不一定適合亞熱帶人的腸胃。尤其是冬天,冷食吃多了容易引起胃部不適,會增加胃酸分泌,導致胃脹惡心。因此,即使你很喜歡吃韓國料理,也不要輕易模仿.
       

      蕎麥(學名:Fagopyrum esculentum)是蓼科蕎麥屬的植物,普通蕎麥和同屬的苦蕎麥(F. tartaricum Gaertn)、金蕎麥(F. cymosum L.)都可以作為糧食,但蕎麥和其他糧食作物不同,不屬于禾本科,是一種雙子葉植物。蕎麥是從野生蕎麥(Fagopyrum leptopodum)演化出來的,但野生蕎麥是一種藤本植物,蕎麥是直立莖的。蕎麥種子是三角形,被一個硬殼包括,去殼后磨面食用。蕎麥生長期短,可以在貧瘠的酸性土壤中生長,不需要過多的養分和氮素,下種晚,在比較涼爽的氣候下開花。可以作為綠肥、飼料或防止水土流失的覆蓋植物.


      Tag: 韓國人 飲食習慣 季節相反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