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語標記
歷史上韓語的標記方法分為純漢字和漢字,諺文(韓字)并用(15世紀開始)兩個階段。漢字是表意文字,而韓文是音素文字,封建時代后期朝鮮混用2
種不同體系的文字。一般認為是在公元4-6世紀左右韓語開始大量使用漢字標記(之前無法記錄語言),由于長期和中國文化的接觸,漢字長期為朝鮮的
唯一官方文字。直到20世紀初諺文才在朝鮮的官方民間大量使用。
種不同體系的文字。一般認為是在公元4-6世紀左右韓語開始大量使用漢字標記(之前無法記錄語言),由于長期和中國文化的接觸,漢字長期為朝鮮的
唯一官方文字。直到20世紀初諺文才在朝鮮的官方民間大量使用。
由于漢字是標記中文而創(chuàng)造的文字體系,要標記和中文完全不同的韓文則非常不恰當。因此從4世紀開始開始就不斷有人嘗試用漢字來標記韓語。最后發(fā)
現(xiàn)用2種方法來標記。一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漢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義,來標記韓語發(fā)音"?"。第二種方法
是拋棄漢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書寫韓文單詞。如在新羅時代,使用"水"字來表示韓語單詞"?"。同樣用該方法
可標記人名和地名。用漢字標記韓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沒有停下來,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誓記體表記法和吏讀,鄉(xiāng)札。誓記體表記法是把漢字的排列結
合到新羅語的語順。吏讀則是對誓記體表記法進行語法補充,讓文脈更加清楚。推測吏讀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完整的體系,從高麗,朝鮮一直使用
到19世紀末。但是吏讀主要是吏胥專用的特殊書面語,還用于漢文書籍的翻譯。
現(xiàn)用2種方法來標記。一種方法是拋棄漢字的表意功能,使用漢字的表音功能。比如借用"古"字,不管字的本身意義,來標記韓語發(fā)音"?"。第二種方法
是拋棄漢字的表音功能,只使用漢字的表意功能,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書寫韓文單詞。如在新羅時代,使用"水"字來表示韓語單詞"?"。同樣用該方法
可標記人名和地名。用漢字標記韓文的研究工作努力沒有停下來,最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誓記體表記法和吏讀,鄉(xiāng)札。誓記體表記法是把漢字的排列結
合到新羅語的語順。吏讀則是對誓記體表記法進行語法補充,讓文脈更加清楚。推測吏讀大約在公元7世紀左右形成完整的體系,從高麗,朝鮮一直使用
到19世紀末。但是吏讀主要是吏胥專用的特殊書面語,還用于漢文書籍的翻譯。
《訓民正音》由世宗大王李祹創(chuàng)建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在韓國廣泛發(fā)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標記韓語方面有著獨創(chuàng)性和科學性。字母
和音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lián)性。如字母“?”表示舌頭接觸口腔上壁。字母“?"和字母”?“都是舌音,但發(fā)音更強,所以在”?“上面加畫構成字母“?"。其他字
母‘? ·?’, ‘? ·? ·?’, ‘? ·?’, ‘? ·? ·?’但是在韓國的統(tǒng)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字母系統(tǒng)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
和音素上有著很強的關聯(lián)性。如字母“?”表示舌頭接觸口腔上壁。字母“?"和字母”?“都是舌音,但發(fā)音更強,所以在”?“上面加畫構成字母“?"。其他字
母‘? ·?’, ‘? ·? ·?’, ‘? ·?’, ‘? ·? ·?’但是在韓國的統(tǒng)治階層兩班中仍然偏好使用漢字。訓民正音的字母系統(tǒng)一直到20世紀才開始大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