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結婚、戀愛、擁有自己的房子,20多歲年輕人肩負的各種壓力使他們未來變得更加不透明,他們每天的生活也變得更加艱難。
在Instagram上運營blue moon圖畫日記賬號的20多歲的G某說,因新冠疫情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受阻,而且由于就業準備等多方面的壓力導致恐慌障礙癥狀加重。像G某一樣,因新冠疫情導致的就業困難和學業上的壓力,出現恐慌障礙癥狀的10多歲、20多歲的人正在增加。
14日,從健康保險審查評價院的國民關心疾病統計來看,10多歲恐慌障礙患者人數從2019年的4363人增加到2020年的5143人,增加17.9%,20多歲患者從2019年的2.5067萬人增加到2020年的2.92萬人,增加16.5%。這超過了所有年齡段的平均增長率(約7.5%)的兩倍。
有分析認為,由于新冠疫情,年輕人在入學考試和就業等方面受到比以前更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并沒有合適的消除壓力的方法,因此10多歲和20多歲年輕人的恐慌障礙正在增加。
從高中開始就因恐慌障礙癥狀而痛苦不堪的安泰宇(23歲)說,如果受到壓力,恐慌癥狀就會加重,受新冠疫情的影響,與人的接觸幾乎被切斷,所以更加惡化。G某也表示,雖然從小就屬于容易不安的性格,但是在準備就業的情況下所經歷的壓迫感等各種壓力會使恐慌障礙更加嚴重。
慶熙大學醫院精神健康醫學科教授白鐘宇(音)表示,從因恐慌障礙癥狀而來到這里的10多歲、20多歲年輕人的故事來看,他們大都對就業和未來感到不安,而且在新冠疫情下無法消除這些壓力。實際上,與其它年齡段相比,新冠疫情給青年層帶來更惡劣的心理影響,這是全球性的傾向。檀國大學心理治療系教授林明浩(音)也表示,即使勤奮地生活,也不能樂觀地認為未來會好轉,正是這種壓力導致了恐慌。
專家表示,有必要在10多歲、20多歲青少年周邊建立咨詢中心等,讓他們更容易發現恐慌障礙癥狀并接受治療。林明浩教授表示,不僅要為青年層提供福利支援,還要在高中或大學內增設咨詢中心,構建隨時都可以進行心理咨詢的醫療上的支援。
白鐘宇教授表示,恐慌障礙在初期得到治療,治愈率很高,因此不要一個人承受痛苦,盡早找專家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首爾大學醫院精神健康醫學科教授崔秀姬表示,通過SNS等共享自己的癥狀和感覺,整理感情和想法,也有助于調節恐慌障礙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