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韓語閱讀 » 中韓雙語閱讀 » 正文

      治療焦慮癥的方法(2)

      發布時間:2009-08-25     來源:互聯網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患有焦慮癥的人平時的緊張度要遠高于正常人。用冥想或腹式呼吸、瑜伽等方法進行緩解緊張度的訓練,并進行美術等能夠帶來心靈平穩的趣味活動會有所幫助。其他病也是同樣,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焦慮癥癥狀。

      其癥狀有,在他人面前發表講話時聲音顫抖,深信其他人討厭自己,不敢與其它人對視等過于恐懼人際關系或在大眾前出面。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患有這種病的人正在增長。

      在韓國,雖然診斷出國民的3%存在這種癥狀,但讓人擔憂的是,這一比率在劇增。

      社會恐懼癥有“聲音顫抖恐懼癥”、“視線恐怖癥”、“手顫抖恐懼癥”等,根據不同的癥狀,有多樣的診斷名稱。吳綱燮教授表示:“社會恐懼癥患者中,過于謹小慎微或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人居多,因此認可‘所有的事務都并不完美’是非常重要的。”

      如病的名稱一樣,這是對凡事都有諸多擔憂而導致的病,但由于每個人都有擔憂,因此本人不會將此當作是一種病。即使本人將此認定為是一種病,其他人也只會當作是詐病。

      江北三星醫院教授吳綱燮表示:“誰都有可能遭遇交通事故或患癌癥。”并解釋說:“雖然其概率非常低,但焦慮癥患者卻相信早晚有一天在自己身邊一定會發生那樣的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壓力,一般人都能適應那種壓力并自行克服,但焦慮癥患者由于非常敏感,同時身體癥狀較多。如頭痛,肌肉痛或尿頻、口干舌燥、冒冷汗。總是腹脹并感到疲憊不堪,但到內科或神經科去接受檢查卻毫無異常。患者的三分之一患有憂郁癥。全北大學精神科教授鄭尚根表示:“對于這類疾病的治療而言,首先要承認它是一種病。”

      這是在經歷了自己或身邊人身上發生的不想再憶起的可怕事件、事故之后,當時的現場和狀況持續涌現在眼前的一種病。

      由于恐懼感,夜晚難以入睡,其現場向現實一樣展現在眼前,甚至還會產生自己真的身處于當時那個場所的錯覺。情緒不穩定,情緒變化嚴重。如果情況嚴重,會失去現實感,持續懵懂的狀態,還會患上憂郁癥。

      從三豐百貨商店倒塌事件,大邱地鐵火災事故等中存活下來的人中,有很多人出現創傷后壓力癥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從6·25戰爭或越南戰爭中存活下來的傷兵也會產生這樣的癥狀。

      這樣的人即便使用抗憂郁藥劑也沒有太大的效果。對于給精神上造成刺激的事件、事故,將其原因和結果進行重組等,需要經過“認知重組”才能夠克服。

      汝矣島圣母醫院神經精神科教授蔡正浩表示:“5歲開始被繼父強奸的26歲研究生從‘都是我的錯’的想法轉換為‘是父親的錯’,從‘早晚會再次遭到強奸’的想法轉換為‘現在已經沒事了’等,進行一系列認知重組之后,現在已經過上了正常的生活。”并解釋說:“如果不吐露出造成精神上創傷的事件、事故,就無法進行治療,因此信任醫生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在責任感過強、有嚴重潔癖的人身上發現這樣的問題。有的人在外出時,會多次確認煤氣或大門是否關上,甚至還有人認為公共衛生間不干凈,因而在外面時干脆不喝水。家里有朋友來過之后,會用抹布擦拭他們坐過的地方或將坐墊拿去洗。還有,總是禁不住洗手的人。

      雖然每個人都多少會有這樣的情況,但為了確認或洗滌而一整天無法做其他的事情,這就是個問題。首爾大學醫院神經精神科教授權俊壽表示:“因無法忍受臟而終日洗手的人,可以通過特意讓其接觸臟東西的方式進行行為治療或通過認知治療讓其產生細菌并不一定引起問題的想法,就會對治療有所幫助。”


      Tag: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