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辱犯罪”是指故意在網上散播他人的個人信息,誘導其他人進行性騷擾等的犯罪。而這樣一種犯罪發生在了上同一間小學的同學之間。
從3個月前開始,上小學6年紀的A某就收到不認識的男人發來的kakaotalk短信息。對方說他是在網絡APP上看到的并對A某的個人信息了如指掌。短信息里還包含有性侮辱的內容。
A某因突如其來的折磨而備受打擊,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還準備改名。
A某的母親說:“真讓人感到驚悚,害怕還會再發生這種事,現在都不敢掉以輕心。不僅要改名,還要換電話號碼才行。”
據悉,散播A某個人信息的是同校同學B某。
B某在10幾歲青少年中經常使用的匿名APP里上傳了A某的照片、名字和電話,誘導他人對A某進行露骨的侮辱。
后來,經過學校暴力委員會的調查,教育廳下達的處分是禁止兩個學生之間接觸并給加害學生進行20小時的心理治療。
但是,由于兩人還繼續在同一學校上學,禁止接觸的措施并沒有實際作用,受害學生方面還擔心會有追加犯罪。
A某母親說:“假如不是單純的性相關的發言,而是真的兒童性犯罪者找來學校并找到我孩子的話怎么辦...”
雖然警方以“侮辱罪”對加害學生B某進行了立案,但因為B某是觸法少年,所以很有可能只是接受保護處分。
而用短信息折磨受害學生的成年人則因嫌疑不明,干脆沒有被立案。
韓國一名教育機構常任代表李賢淑表示:“雖然也有以凌辱為目的的情況,但也有以金錢利益為目的,向周邊人發送短信進行威脅的情況...”
據調查顯示,韓國每10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在網上經歷過身體評價等性方面的侵害。
韓國雖然在2020年出臺了對于誘導進行這種傷害的“熟人侮辱”犯罪的處罰法規,但處罰對象僅限于以制作、散播影像物為主的犯罪行為。
直到上個月,韓國法務部才進行立法預告,表示將對“散播個人信息”等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