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韓國文化 » 韓國文化閱讀 » 正文

      受孩子們喜愛的韓國民謠

      發(fā)布時間:2009-04-11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還是更喜歡我們的傳統(tǒng)音樂”

      被美麗的韓服襯托得分外精神的多勛(音譯)從8歲開始接受韓國國樂教育。他原本在學習康翎假面舞和腰鼓,最近每個星期六還要學習西道民謠。多勛的姐姐恩智(音譯,初中1年級)也已經(jīng)學習了6年韓國國樂。

      “姐姐先學習韓國國樂,我是后學的,但我產(chǎn)生了一定要比姐姐學得更好的傲氣。腰鼓學得還不錯,但短簫現(xiàn)在只會吹一點兒。不過在學校里都說我吹得最好。”

      多勛的康翎假面舞已經(jīng)達到了高水平級別。因此經(jīng)常與大人們一起參加演出。

      多勛也和其他孩子一樣,首先接觸的是西洋音樂。但奇快的是,他對于后來學習的韓國國樂更感興趣。

      “韓國國樂與西洋音樂是不同的。透過韓國國樂,能夠感受到我們自己的味道和祥和。最近真的非常喜歡西道民謠。西道民謠既高亢又輕快,與全羅道地區(qū)的民謠也有所不同。”

      ○兒童國樂教育應該如何進行?

      專家們強調(diào)說,在幼兒韓國國樂教育上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接受韓國的傳統(tǒng)音樂。

      在5、6歲的時候,以游戲形態(tài)學習舞蹈和呼吸、語言和身體的節(jié)奏、國樂童謠等比較好。等過了這個時期,就讓孩子們學習小鼓或腰鼓等樂器。

      明知大學社會教育院教授鄭圣子(音譯,國樂系)表示:“小時候接觸的韓國國樂不是將樂器和舞蹈、民謠等分開來學習,而是以‘綜合藝術形態(tài)’一起學習比較好。”并稱:“如果接受正規(guī)的韓國國樂教育,與著重于幾件樂器的西洋音樂教育相比,情緒上、音樂上的效果要大得多。”

      初期接觸的韓國國樂樂器最好是選擇小鼓、腰鼓和鼓等打擊樂器。因為打擊樂器是培養(yǎng)節(jié)奏感的最佳選擇。尤其是使用雙手的腰鼓有助于大腦的均衡發(fā)展。

      韓國檀國大學教授徐漢范(國樂系)表示:“即使不是韓國國樂英才,如果在小學時期就學習板索里(Pansori,一種傳統(tǒng)清唱),音域也會變得寬廣,并且可以矯正不正確的發(fā)音。”并稱:“最重要的是能夠確認自己的根基,并獲得自信心。”

      ○“我們的孩子發(fā)生了改變”

      多勛學習的并不只是韓國國樂。

      “以前在吃飯的時候總是到處亂跑。總是吃一口飯就消失。但現(xiàn)在能夠在一個位置上坐很久,變得很有耐性。”(媽媽具妍智,音譯,45歲)

      孩子在接觸了韓國國樂之后,變得比以前彬彬有禮了很多。具某說:“孩子變得沉穩(wěn),自信心也有所增強。”并稱:“有的時候非常有禮貌,感覺孩子已經(jīng)變得很懂事。”

      生活習慣也發(fā)生了很多改變。看電視和玩電腦游戲的時間大幅減少,與姐姐一起演奏樂器的時間則大幅增長。喜歡的游戲存入便攜式儲存裝置,偶爾玩一小會兒。

      ○ 民謠不會失傳

      多勛的民謠老師樸某被稱為“為西道民謠癡狂的人”。

      1983年,樸某在軍隊里擔任炊事兵,在一次為部隊采購糧食來到首爾的時候,在蠶室石村湖聽到了決定他命運的民謠。當時他聽到的是平壤券番的最后一代藝妓,也是人類文化遺產(chǎn)的金正淵老師(1987年去世)的愁心歌。

      “聽到一位身高還不到1.50米的老奶奶在唱民謠,當時感覺就像是被雷劈到了一樣。從那時起,我的命運已經(jīng)被確定下來。”

      第二年退伍后,樸某直接去拜訪被病魔纏身的金正淵老師學習民謠,守護了金正淵老師人生最后一段時光。在嘉禮軒,有專門展示恩師遺物的“錦鴻館”(摘自金正淵老師的藝名)和為以“裴冰兒謠”(音譯)聞名的李殷官(91歲)老先生而設的房間。

      “民謠嗎?都是我的八字和命運。今年是金正淵老師去世20周年。即使重新回到那個時候,我也同樣會去尋找那個聲音。”

      他的年幼的小弟子唱了“裴冰兒謠”中的一個選段。

      “日落西山的太陽到了明天早上還會再次升起,但黃泉路長得只要走上去就再也回不來呦~”

      西道民謠特有的高音摻入孩子的聲音,響徹小小的空間。不知道只有十一歲的多勛能否理解裴冰兒的“恨”。但是韓國的民謠正這樣代代相傳。


      Tag: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