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巴素是公元2世紀東北亞古國高句麗的名大臣。本農夫出生,為挽救新大王以后高句麗的頹勢,故國川王打算任命大臣推舉的晏留為莫離支,而晏留認為乙巴素雖然出生低微但是確實治國之才,乙巴素出仕的190年后使高句麗出現了治世。

公元3世紀,為了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魏(?)、蜀(?)、吳(?)三國之間戰事不斷。為了匡復漢室(??? ??? ???),蜀漢皇帝劉備(??)多次與控制中國北方的魏主曹操(??)展開激戰。盡管劉備帳下有關羽(??)、張飛(??)等絕世猛將,卻一直缺少睿智的謀士(??)。為此劉備廣納賢良,求賢若渴(???? ??? ??)。他聽說諸葛亮(???)的智謀超群,便誠心相邀,屢次拜訪,于是才有了“三顧茅廬(????)”這樣流傳千古(??? ????)的佳話。而高句麗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在劉備遇到諸葛亮的16年前,故國川王(????)任命乙巴素(???)為國相,讓國人震驚。
史書上對乙巴素的出生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據說他是在公元2世紀,出生于鴨淥谷(???)左勿村(???)。乙巴素是高句麗第二位君王琉璃王(???)在位時的大臣乙素(??)的后代。乙巴素雖身出名門,并德才兼備(??? ?? ?? ???),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
東明圣王(????)和琉璃王的建國時代結束以后,高句麗的大武神王(????)與國祖王(???)又分別執政了很長時間,他們為國家制定了基本的朝綱。而到了第9位君王故國川王時代,朝廷卻出現了一些問題。王后的親戚“於畀留(???)”和“左可慮(???)”掌握了實權,將朝廷弄得天昏地暗(? ??? ?? ????)。終于在故國川王13年,也就是公元191年,他們起兵造反,并襲擊國王,但身高九尺又智勇兼備的故國川王很輕松就將反叛鎮壓下來。然而從那以后,他對王室的勢力也加強了警惕,因而要求中央以外的四部舉薦人才。此時一個叫做安留的人被推薦給了國王。而安留則舉薦了另外一個人,他認為相比于自己接任要職,不如讓更有能力的人去拯救國家,而此人就是乙巴素。故國川王接受了他的意見,派人去請乙巴素。故國川王承諾授予他“中畏大夫(????)”的官職,相當于現在部長的級別。不想乙巴素卻說,“臣懶惰愚鈍,恐不能擔當此重任,請陛下另請高明(???? ? ??? ??? ?????)。”實際上乙巴素知道,他以一個村夫(??)的身份,如果突然被召至宮中,貴族階層一定會對他不服氣,他也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一般人如果不能真正了解乙巴素的想法,一定認為他傲慢無禮,而且沒有分寸,但故國川王的慧眼看出了乙巴素的用意所在。所以故國川國最終錄用了他,并授予他最高的官職——國相(??)。
果然,把一個村夫破格任用(????? ????)為國相,這一決定引起了眾多貴族的反對。貴族階層對國王表示埋怨,想要將乙巴素從政治中心趕出去。而故國川王卻強硬地說,“誰再反對,定會誅九族!”。國王給了乙巴素以堅定的支持和絕對的信任,為了報答國王,乙巴素鞠躬盡瘁(??? ??? ???? ?? ??? ? ?? ???),將自己的全部才能展現出來。他通過改革教育體制,防止腐敗的發生,又通過強化人才選拔和經濟的改革,使社會政治制度有所改善,使高句麗慢慢富強起來。尤其是故國川王16年實施的“賑貸法(??)”,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用福祉政策。在3月到7月的春荒期,朝廷先把糧食“貸”給百姓,然后再到10月的秋收季節收回。這種撫恤制度使得百姓可以更加安心耕作,從而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社會的穩定。高句麗的名聲也因此而傳開,吸引了周邊更多的人,而高句麗也慢慢變得更加強大。這樣的制度得到了后來許多國家的沿用,如11世紀宋朝的改革政策“青苗法(???)”和朝鮮王朝的“還谷法”。
乙巴素用終身的努力為高句麗王朝打造了一個太平盛世(????)的時代,在公元203年辭世。得知這位名相的死訊,百姓無不悲傷哭泣。也許,以武力強大聞名的高句麗的真正實力,正是來自重視人才和體恤百姓的這種最基本政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