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朝鮮王朝第25代王(在位時間:1849年~1863年)。他和家人在1844年被流放到江華島(???),在1849年回到宮中,繼憲宗(??)之后即位。他自1852年起開始親政,但當時政治黑暗,因為外戚(??)安東金氏一派的專權(??)而令三政(??) (田賦、軍政、還谷)絮亂達到了極致。
即位前的苦難生活
哲宗諱“昪”。初名元范。字道升。號大勇齋。他是全溪大院君(?????)?的三子,母親是龍城府大夫人(??????)廉氏。祖父是莊獻世子(????)的兒子恩彥君。妃是哲仁王后金氏。1844年(憲宗10年)因哥哥懷平君明與家人一起被流放到江華,1849年受命于大王大妃純元王后,回到宮中,被冊封為德完君(???),1849年,以19歲之齡繼憲宗之后即位(??)。
外戚專權下,空有一腔抱負卻壯志難酬的傀儡君王
英宗即位后,大王大妃金氏進行了垂簾聽政(????),1851年,和大王大妃的近親金汶根(???)的女兒成婚。金汶根作為國舅(??)掌握政權,安東金氏的勢道政治達到了巔峰(??)。
1852年,英宗開始親政(??),第二年春天,為應對關西地區的饑荒,發布對策,用宣惠廳錢(????)5萬兩和司譯院參包稅(??????)6萬兩以賑災(??)。 另外,對那年夏天旱災(??)嚴重,因缺糧而無法救活所有人的實情感到惋惜,嚴令節約錢財以及勒令(????)嚴懲貪墨(??)的懲罰。
1856年春,哲宗向驪州大約1000戶遭受火災的民戶發放了銀子(??)和木頭(??)。另外,還向咸興的火災災民發放了3000兩。這一年7月,還積極采取扶貧政策(?????),對嶺南水災地區發放了2000兩內帑金(???),2000斤木頭,200斤胡椒等扶貧政策。
但由于金氏一派的專橫干政,導致三政紊亂達到極點,令民生多艱(???),慶尚道晉州、咸鏡道咸興、全羅道全州等地發生了大規模民亂( ??)。當時,哲宗設立名為三政夷政廳(?????)的臨時特別機構,制定并實施旨在糾正引發民亂的三政弊端(??? ??)的政策。 而且,他還讓所有官員都想方設法解決民亂。 但是因為被根深蒂固的勢力束縛,無法很好地實施自己的政治抱負。
在這種社會形勢下,崔濟愚(???)倡導的東學思想(????)以驚人的速度在掙扎于苛政(??)中的民眾之間傳開,逐漸擴張成一股新勢力。主張萬民平等(????)的天主教思想不僅滲透到普通民眾之中,甚至還滲透到失勢的兩班階層里,在人群中開始構筑扎實的基礎。 哲宗最終在位14年間,在權勢政治的漩渦中迷上女色,未能改變政治而病逝,死后葬于醴陵(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