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春節 韓國新年風俗和祈福思想
眾所周知,東西方對新年的概念是有所不同的。雖然全世界都以陽歷1月1日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但是東方的大多數國家仍以陰歷正月初一作為新年的開始。農者,天下之本也,對于主要從事農耕生活的韓國人來說,節氣風俗是以太陰歷為基礎的。所以在韓末期陽歷登場之前,韓國人一直以陰歷為標準迎接韓國新年。新年用漢字表示則有元日、元朝、元旦、三元、三始、歲首、正朝、春節、元辰、旦日等。 韓國春節 韓國新年風俗和祈福思想韓國春節 韓國新年風俗和祈福思想
祭祖與孝思想濃厚的韓國春節
春節(正月初一)是韓民族最大的節日。每當節日來臨就會出現民族大移動,屆時將有一半的人口回鄉探親。省親的人們要在幾個月前預訂回鄉的汽車票或在節日的前幾天乘轎車返鄉,屆時全國的道路將擁擠不堪。
韓國人的春節,是以祭祀祖先和孝思想為基礎的。所以春節也是子孫同祖神團聚,進行精神交流,增進感情的神圣時間。但是,在今天,節假日除上述“神圣”的意義外,也是身陷都市生活和產業社會的人逃脫緊張、壓抑的城市環境,獲得自由的最好時期。韓國春節 韓國新年風俗和祈福思想
春節的前幾天,大部分人都要回故鄉省親。新年的早晨,人們穿上民族服裝互 相拜年。此時人們便會產生同一民族的民族一體感。所以,不論從社會,還是從國家角度看,春節所具有的增強民族意識、一體感的作用,已超越單純的節日范籌。
正月初一的新年風俗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拜年。在先拜過祖先之后依次向祖父母、父母、親戚長輩、街坊鄰居的長輩拜年。來拜年的人若是大人,則要以酒和食品相待。若是小孩子則要給壓歲線。這一天,不論是誰互相見面,都要說拜年話,如“過年好!”、“恭喜發財”、“祝您健康”、“今年一定要考上大學”等,這也叫祝福。新年這一天要準備祭祀桌和年飯以接待前來拜年的客人。不論哪一家,這一天的代表性食品都是年糕湯。 所以吃年糕湯也意味著過年和又長了一歲。
拜年是維系家族的紐帶
正月初一晚上最有趣的風俗是趕走“夜光鬼”。據稱在這一天,夜光鬼挨家挨戶游蕩,試穿每個人的鞋,遇到合腳的就帶走。如果誰在這一天晚上丟了鞋,他的運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這一天晚上,人們大都把鞋放在里屋早早熄燈入睡。為了防止自己的鞋不被夜光鬼帶走,都要在立柱或大門上放置篩子或簍子。這是因為夜光鬼有一個習慣,見東西就要數一數,當夜光鬼見到了篩子或簍子就要數篩子或簍子上的網眼,當他數完了天也就亮了,等到雞叫,他早已把試鞋的事忘得一干二凈,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