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韓國文化 » 韓國文化閱讀 » 正文

      從“韓流”到亞洲文化

      發布時間:2009-11-11     來源:互聯網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從流行音樂、電影到網游、電視劇,‘韓流’曾經席卷亞洲,但韓國現在很少提‘韓流’了,‘韓流’過后,韓國提出了打造亞洲文化的概念。” 自從1997年韓國提出文化立國的戰略以來,向勇先后近十次到韓國訪學, 據他介紹,韓國政府目前最大的文化工程是要在光州建立一個亞洲文化殿堂,工程時間是從2004年到2023年。這個大型文化產業園是韓國建國以來最大的文化項目,其規劃是想成為亞洲某些原初文化的發祥地、各國文化的展示地、新興文化的誕生地。
        向勇(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總結道,過去10年,韓國發展文化產業也是經歷了幾個步驟,但最初是尊重市場的,依托政府力量扶持企業主體。如網游行業,韓國政府制定的人才政策包括免服兵役、給予年輕人大學資助等。現在,在影視劇、網游等傳統支點存在的同時, 韓國冀望于通過文化的引領推動本國經濟發展,同時在全世界塑造一個亞洲文化主戰場的形象。對這點,中國應該關注、重視,也應該有憂患意識。但他同時強調,伴隨中國經濟崛起,中國文化產業也將獲得與經濟相匹配的地位,伴隨產業振興規劃出臺,接下來還有“十二五”規劃,文化產業可能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向勇認為,全世界發展文化產業有三種模式:美國模式為市場引導型。二是以英、法等國投入文化資源和財政資源為代表的類型;第三種就是以韓日為代表的政策引導型,他們是在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發展起來的,如韓國是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日本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長達10 年的經濟蕭條中提出發展文化產業。在產業轉型中,政府要尋找有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日本就鎖定動漫、韓國鎖定影視、網游等,即把有限的政府資源集中投入產業發展中。兩國政府都制定了很多政策,也建立了很多產業基金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中國現在既像美國學習,按照市場規律配置文化資源,另一方面,我們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積淀;再一個優勢,中國可以像韓日政府一樣由政府拿出很多政策,扮演重要角色。過去50年中,政府積累和占有了最大量的文化資源,現在要向市場釋放,這是中國文化產業的巨大優勢。

      Tag: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