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韓國文化 » 韓國文化閱讀 » 正文

      韓國特色建筑:“混搭”商街建筑

      發布時間:2010-01-03     來源:互聯網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頂層的‘教堂’有做禮拜的信徒,下一層的‘補習班’有準備考試的中學生和高中學,下面的‘臺球廳’里有掛桿的大學生,再下面的‘餐館’里有喝酒的上班族,地下室‘歌廳’有唱歌的人,旁邊的‘酒吧’里有懶散地喝著酒的男人……”這是首爾市立大學建筑系教授金成洪對韓國商街建筑的描述。他稱其為“韓國獨特的混搭建筑”。

        被牌匾包圍的韓國商街建筑集中地體現了韓國的“混搭文化”。從宗教(教堂)到教育(補習班)、休閑(臺球廳)、醫療(醫院)、娛樂(歌廳、酒吧),世俗與神圣的極致共存于一個空間,大概只有韓國如此吧。

        從法律上講,商街建筑屬于“近鄰生活設施”。和字面意思一樣,是“日常生活所必須的鄰近設施”。即,如實反映了韓國人生活面貌的建筑。宗教和飲酒、教育等韓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均在商街建筑內進行,所以說“混搭建筑”的出現也可以說是某種必然。金成洪教授解釋說:“混搭建筑也反映出韓國人的人際關系呈立體結構。在歐美國家,生活的中心是家庭,但韓國人有著公司、朋友、宗教社團等立體的人際關系。所以,‘近鄰生活設施’實際上是韓國人的社交場所。”

        韓國商街的另一個特點是,在城市中無處不在。因為《建筑法》規定,“近鄰生活設施”不僅可以進駐住宅區,還可以進駐商業區和工業區。

        正是出于上述制度性原因,無論是住宅小區還是市中心,外觀雷同的商街建筑隨處可見。日本的商街建筑密度與韓國類似,但日本正在最大限度地限制商街建筑進入住宅區。

        韓國商街建筑的內部結構大體相同。為了獲得“最具效率的出租結構”,物主會在合法范圍內確保建筑面積和層數,之后像切豆腐一樣,把空間分成一個個的方框,最后加上走廊、樓梯、房間即可。商街建筑通常不會改變主體框架,但其中的各個“商店”卻會隨著流行趨勢不斷地改換門臉。可以說,商街建筑是韓國“快”文化的典型體現。

        近來,韓國商街建筑也出現了變化。首先是數量上的減少,受經濟滑坡影響,私營業者人數變少,所以市場對商街建筑的需求量下降了。此外,以首爾清潭洞、狎鷗亭洞等為中心出現了建筑師設計的“精品”商街建筑,這說明商街建筑正在一步步地升級換代。

      朝鮮日報


      Tag: 混搭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