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4月,高麗禑王決定征討遼東,這時中國元朝已經滅亡,建立了明朝。李成桂率四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了平壤, 5月7日遠征軍渡過了鴨綠江,抵達威化島,他在威化島安營扎寨。
李成桂在威化島寫了一封信給禑王,信中說,目前正值雨季,江水泛濫,不易行軍和作戰,退兵以后,另作后圖。禑王志在討伐遼東,不答應李成桂的要求,令他火速進兵。李成桂不但沒有進兵,反而整頓軍馬,率軍返回,攻打京城。
城中軍隊只有一千多人,崔瑩率城中軍馬與李成桂作戰,奈何寡不敵眾,戰爭很快就結束了。禑王被廢,流放到江華島。崔瑩被捕,流配以后,同年12月被李成桂殺害。
王氏高麗后期名將、重臣,東州人,為名臣崔惟清五世孫??芍^是那個影響整個東亞的大時代中活躍的無數英杰中的一人,也可謂是朝鮮歷史上最后一個武將時代的耀眼明星。 1352年(恭愍王元年)他參與平定趙日新之亂,升護軍。 1354年,任大護軍(相當與中國的上護軍),受元朝調遣,隨丞相脫脫前往高郵征討張士誠,回國后任西北面兵馬副使。這次戰役元軍并未獲得決定性勝利,也可以說是張士誠本人的成名戰。據朝鮮方面的史料,崔瑩勇武非常。但根據中國史料,高麗軍僅僅在該地駐防一月,并無什么值得一提的戰事。
當時日本正處于南北朝,國內各封建領主朝秦暮楚,混戰不休,同時一直維持日本武家秩序的“物總領”(同姓大家族的總族長與各分家之間的從屬關系)和“所領安堵”(上下分封土地)制度也逐步走向瓦解。戰亂中的失敗者成為“倭寇”。由于中國這一時期同樣處于蒙古末期的戰亂時期,因此高麗是倭寇襲擊的主要對象。倭寇連年襲擊高麗東南沿海各州,甚至深入內地,甚至導致高麗的糧食轉運不得不改水運為陸路運輸。為此高麗將主力部隊用于東南地區。1358年,崔瑩出任揚廣全羅(揚州、廣州、全州、羅州)道倭賊體覆使,大破倭寇于吾乂浦,摧毀賊船四百余艘。從而成為東南備倭軍的主要將領,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李成桂,后改名李旦,原字仲潔,即位后改字君晉,號松軒,朝鮮族,1335年11月生。元末明初朝鮮半島著名政治家、軍事家,高麗王朝將領,朝鮮王朝開國國王。1392年即位,1398年起為太上王。1408年6月逝世,廟號“朝鮮太祖”,謚號“康獻(至仁啟運應天肇統廣勛永命圣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為避免與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相混淆,朝鮮太祖駕崩后,后人即刻將其恢復原名“李成桂”。